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,王树忱、钱运达执导,丁建华、毕克等配音的中国经典动画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自2021年11月5日上映后引发观众关注,截至12月2日该片票房超2600万,豆瓣评分9.2分。记者今日从片方处获悉,该片放映密钥延长到明年1月4日,为观众走入影院重温经典预留充足的时间。
追忆经典:诞生于1983年的集大成之作
《天书奇谭》诞生于1983年,根据罗贯中、冯梦龙编纂的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《平妖传》部分章节改编而成,影片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将天书传给人间,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。电影保留了小说中三只狐狸形象,将小说中的蛋子和尚改为善良可爱的少年蛋生;故事主线由包蕾和王树忱进行大刀阔斧地改编,部分故事桥段能够从中国民间故事中找到出处。
《天书奇谭》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、雕塑、玩具、戏曲等艺术元素,汇集了众多民俗意象,如大量采用传统民乐作为背景音乐,小皇帝为之惊叹的“百鸟朝凤”,踩高跷、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,可谓一座“民俗大观园”;三只狐狸造型借鉴了戏曲脸谱,令观众过目不忘;影片中的园林、宫殿、庭院、山水,则是遵循“吴门画派”风格,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,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。
作为动画长片,《天书奇谭》的绘制过程更是充满艰辛。据导演钱运达回忆,画师们用掐秒表对口型的方式来判定角色台词所需时间,以便绘画出角色相应的嘴型。影片的每一帧都需要手绘,每个镜头要画几十张。画师们日夜加班,一画就是三年,光手绘原画就有12万张,加起来有51米长。按层高3米的标准算起来,足足有17层楼房那么高。
《天书奇谭》主创阵容强大,集结了老一辈优秀动画人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王树忱、钱运达,是动画美术专业毕业的科班人才,前者创作了《哪吒闹海》(编剧、导演)、《山水情》(编剧)等,后者导演了《草原英雄小姐妹》《邋遢大王奇遇记》等脍炙人口的国产动画。主人公蛋生配音演员丁建华有“译制片公主”美称,曾为《廊桥遗梦》《追捕》等译制片之中的女主角配音。在电影《天书奇谭》中,丁建华将蛋生的淳朴天真演绎得飞扬灵动。另外毕克、苏秀、程晓桦、施融等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加盟,为《天书奇谭》角色赋予了生命力。
重现经典:用数字化技术使影片焕发出生命力
1983年诞生后,《天书奇谭》凭借奇、趣、美的独特审美,与同厂经典动画长片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并驾齐驱,代表着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水准,是国产动画电影史上的奠基石。
为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,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对《天书奇谭》进行4K超高清画面修复及声音修复,用数字化技术使影片焕发出全新生命力,修复的不仅仅是老胶片,更是一段瑰丽历史和宝贵记忆。
为达到大银幕观看需求,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经历了漫长的整体修复及数字化过程。首先对原底进行整理,通过超声波水洗进行清洁,再扫描至硬盘;然后进入颜色校正、逐帧修复、声音扫描及修复阶段;最后进行声画合成,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、上海电影技术厂完成基础修复工作。
后续的4K修复工作由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进行,修复团队遵照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对影片进行去噪、去划痕、色彩增强、超分等处理,过程中不断测试,反复调优,在提升电影清晰度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影原始动画的笔触和颗粒感。
声音修复同样经历了精密繁琐的过程,修复师采用现代分离技术,将单声道母带中的对白、音乐和音效分离,并力求还原影片原本声音效果。在此过程中,修复师需要沿着原始素材轨迹,遵循胶片原有的特殊音色,做到不干扰观众对于声音画面的情感与年代记忆;修复师采用80年代模拟和声器,使配乐音色与原版趋于一致。成功分离至环绕声后的声音素材通过效果器展开,使声场声效最终达到符合现代影院观看的5.1声道效果。
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自11月5日正式上映之后引发观众们的热议,其中超过23万观众登陆豆瓣APP参与打分,为该片打出“9.2”的高分。
眼下,佛山五区尚有若干影院为该片进行排片。禅城文华里方进影城经理孙轶说,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确实一个经典的好片,前来观影的青少年观众居多。影院计划坚持放映至12月中旬。12月下旬贺岁档新片密集上映后影院将停映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,因此对该片感兴趣的观众需从速入影院观影。
解读经典:《天书奇谭4K纪念版》中对当前动画创作的启示
解读人:朱海澎(博士、bevictor伟德官网动画系主任)
《天书奇谭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3部动画长片,影片在题材类型、叙事结构、人物造型、场景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色,与《大闹天宫》《哪吒闹海》一脉相承,又呈现出更鲜明的时代精神、更瑰丽的艺术想象力。而今影片的4K修复版登陆全国大银幕,在口碑及票房上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
笔者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首先,《天书奇谭》作为“中国学派”的代表性作品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。影片以明代小说《平妖传》为底本同时从其他诸多民间题材中抽取了不同的故事类型加以串联,故事结构紧凑、情节曲折跌宕。在画面造型及声音设计上影片同样博采众长,从戏曲、年画、民间玩具等方面汲取营养,犹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。其次,先进的影像修复技术让影片“焕然一新”,散发出新活力。与人工修复胶片相比,借助于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智能修复不仅效率高而且修复质量更好,不仅能去除画面中的脏点、划痕等,还能大幅度提升画面细节,使之更适合在大屏幕上放映。近年来,《葫芦兄弟》《黑猫警长》等相继通过修复在网络平台上映,承载几代人童年记忆的经典作品正以崭新面貌回到大众视野。
国家《“十四五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》提出:打造一批中国动漫品牌,促进动漫“全产业链”和“全年龄段”发展。近年来,随着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姜子牙》等高票作品的出现,中国动画产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。广东省是中国动画产业第一大省,聚集了华强方特、奥飞娱乐等优秀动漫企,孵化出了“熊出没”“喜洋洋与灰太狼”等多个知名动画IP,动画制作技术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,但广东动画企业创作的大部分作品目前仍面临着“低龄化”的困惑,缺少更广泛的影响力。2021年,华强方特出品的《俑之城》也让我们看到了广东企业在该方面的努力。
“探民族形式之路”的时,“不模仿他人,不重复自己”是“中国学派”一贯的创作原则,它对当前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创作者应一方面积极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挖掘创作资源,同时也要有魄力、有智慧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性转化和创造性重组,并将其与先进的影像技术结合。《天书奇谭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“拿来主义”应用方式无疑为当前动画创作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。
(佛山日报2021年12月2日报道,链接为 https://content.foshanplus.com/newsDetails.html?newsId=653806&memberId=126845)